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986世界杯纪录片英雄,以及86世界杯官方纪录片国语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撰文:fanglopez
题图:东方IC
马拉多纳为什么伟大?看过世界杯的球迷会记得他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一次世界冠军和世界亚军。但是世界冠军也有很多,为何他在退役多年,仍旧被奉为球场的神迹?更加资深的球迷或许还可以给出另一层回答,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带领那不勒斯这样一支平民球队夺得意甲冠军,而且,是两次。
在得知球王马拉多纳去世的消息后,那不勒斯将球场灯光点亮,为老马指引回家的路。虽然,那只是他远在异国他乡的第二故乡。
马拉多纳,是贫民窟走出的球王,而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城市,相对于米兰、罗马这样的世界名城,很多人提到那不勒斯的第一印象,是贫穷、毒品和黑手党,当然,后来由于马拉多纳,那不勒斯的城市形象大为改观。毕竟,当马拉多纳在意甲踢球时,同时期还有荷兰三剑客、德国三驾马车,但是马拉多纳,总是那个一己之力改变战局的那个人。
球员在比赛前纪念马拉多纳 东方IC
曾经有好事者统计过,由于马拉多纳的存在,那不勒斯的旅游业、服务业的收入增长了多少多少。这正是马拉多纳的伟大之处, 即使在球场之外,他也能如磁场一般,不断把他所拥有的力量,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他身边的人,这是很多人喜欢、怀念他的原因。
场外也是球王
马拉多纳的神奇是不可复制的,一部分是由于他的球技,一部分是由于他傲世独立的性格。
球技在一定程度上是天赋,毕竟17岁就能进入强手如林的阿根廷队,并且差一点参加世界杯,即使在职业球员的世界里,也是极为罕见的。但是马拉多纳被很多人喜爱,还因为他爱憎分明的性格,对世俗权威的蔑视与挑战,当然,也有玩世不恭的成分。
领袖是不是天生的?这个问题应该交给经济学管理学学者讨论。不过,如果你看过1986年世界杯纪录片《英雄》,即使你不懂足球,你也一定会被其中一个镜头打动。四分之一决赛对英格兰比赛的中场休息,面对僵局,马拉多纳在更衣室大声激励队友,挥拳高呼,球员、教练以及工作人员全部跟着他挥拳高呼口号,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之一。
正因为有了中场休息这次著名的更衣室演讲,接下来的45分钟,才会有了两次著名的神迹,一个上帝之手,一个连过五人。两个包含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的经典时刻,居然出现在了同一场比赛中。如果你了解世界当代历史自然会明白,有个地理名词虽然马拉多纳没有提,但是所有阿根廷人都记得。
在1990年世界杯决赛之后,失去冠军痛哭流涕的马拉多纳在颁奖仪式上拒绝与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握手,这是任性的举动。从战况来说,决赛失去四名主力的阿根廷队确实没有能力掀翻德国战车了。但是马拉多纳不同,他从来不相信命数,八分之一决赛对巴西,在全场比赛射门比例悬殊到22:2的情况下,马拉多纳靠一次“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助攻”,送老对手巴西上路。他一定无数次期望在决赛再次上演神迹。
很多人说,有马拉多纳和没有马拉多纳的球队,是两个球队。正是因为他带给队友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总能在关键时刻用他的方式直接或者帮助队友解决问题。马拉多纳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到了对手,1990年德国(前西德)队队长马特乌斯击败了马拉多纳带领的阿根廷队拿到世界冠军,他踢的是和马拉多纳同样的位置中场核心,但是四年前他还是一个防守球员,在1986年的那场决赛中负责盯防马拉多纳。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马特乌斯后来说,正是1986年那场决赛使他意识到,如果他甘于现状 ,即使有一天拿到世界冠军,那么马拉多纳也是世界冠军中的艺术家,而他只能以“破坏者”的身份捧杯。
被马拉多纳影响的对手有很多。1993年,预选赛没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惨败哥伦比亚,被迫要去澳洲与袋鼠军团踢附加赛。比赛前有个小插曲:澳大利亚当时的主力门将博斯尼奇由于与主教练有矛盾,本来已经退出了国家队。但是听说附加赛对手是马拉多纳回归后的阿根廷,主动要求参赛。
自傲的博斯尼奇的小心思是,我要看看马拉多纳能不能攻破我的球门。
肩负着带领球队出线重任的马拉多纳没心思计较个人得失,他还是让澳大利亚球门失守了。比赛上半场马拉多纳在前场积极反抢断球,在边线传出一脚弧线球,巴尔博头球破门。最终阿根廷客场战平澳大利亚,为最终出线打下了基础。
个人英雄主义的唤醒
马拉多纳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他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家里兄弟姐妹加上他一共8个孩子,生活起初的困顿可想而知,当然由于马拉多纳的原因,后来一家人的生活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平民逆袭。而他所在的80年代,我国国内也正处长前市场经济时期,体制和身份的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通过个人奋斗努力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开始出现。所以马拉多纳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通过电视信号传递到国内时,激发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对足球的热爱,更有对改变命运的冲动。
他的故事,正好契合了国内整个80年代个体价值回归的时代大趋势。
马拉多纳的内心力量,在于他不完全遵从世俗的规则,而是更多依照自己内心的信条,这些信条是朴素的、任性的,甚至叛逆的。很多在学生时代开始喜欢马拉多纳的男孩子,都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向他那样,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世界,影响更多的人,成为英雄是每个男孩子的梦,虽然可能多数人这一生终究安于平凡,就像球王也逃不过生老病死一样。
球场外的马拉多纳,更多时间是失落的。特别是他退役之后,或许是性格、或许是文化背景,不安于世俗的马拉多纳无法再找到一个世俗的角色,职业球员退役后大多从事的是教练工作,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马拉多纳作为教练整体上也是失败的。一旦坐上教练席,神迹就消失了。而更多时候,人们只能在各种花边和八卦新闻中看到他。
2006年世界杯前,出身博卡的马拉多纳意外的为老对手河床打抱不平,说当时的阿根廷主教练世界杯大名单没有一名河床球员,“这是对阿根廷传统的背叛”。 不过,已经没有人在意他的意见了。
很多人说马拉多纳这一生充满争议,这是废话。王者哪有不带来争议的?循规蹈矩的人也不会成帝王将相。只不过,球场上的争议,只会让马拉多纳增添了英雄色彩,而球场外的争议,则会让人叹息,无论私生活还是其他。马拉多纳37岁就隐退职业足球,正式告别赛是40岁。他人生最后的20年其实充满了慌乱与虚无,除了身体健康几度出现状况,个人财务状况也危机不断。
他的人生在60岁嘎然而止,但是就在这一年,他还在担任小球队的教练。虽然当教练业绩乏善可陈,但是他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旧在努力融入今天的足球世界,是不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知天命之后的球王也在开始学习妥协与圆融?只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结出果实的那一刻。
马拉多纳退役后他的影子还在,或许由于球王的影子太过深入人心,球迷总是不断的寻找下一个马拉多纳,直到今天的梅西。不过,球王是不可复制的。在世界各地,出生贫寒的人有千千万万,但是不相信命运的人总是少数,能够在自我的经历中学习教训迅速成长的人更少。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多,但是桀骜不驯只是伟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世界杯赛场上的马拉多纳 东方IC
1982年世界杯,马拉多纳因此多次被侵犯,而踩踏对手被罚出场。在那之后不久马拉多纳以区区760万美元转会那不勒斯,这应该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成功的转会与投资。那不勒斯的气质与马拉多纳如此相符,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后来那个成熟同时霸气、张狂同时沉稳的球王横空出世,如果当时马拉多纳去的不是那不勒斯,或许也不过是另一个划过天空的流星。
在他之后,阿根廷和那不勒斯,再也没有找到新的马拉多纳,只有怀念。不过,他的传奇故事,足以激励一个又一个从贫民窟走出的少年,改变自己和人生。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在阿根廷总统府里有一道“名人墙”,挂满了对这个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名人照片,别人最多只挂一、两张,马拉多纳一个人就挂了八张。
在阿根廷,马拉多纳是谁?多任总统就职前都会邀请马拉多纳去总统府会面,巴望着老马赠送一件签名球衣或者足球,似乎以此向阿根廷民众宣誓——自己终于可以名正言顺领导这个国家,在阿根廷人民看来,是马拉多纳又“接见了”总统。
于这个国度,马拉多纳就如神明般存在——十几年前那个由马拉多纳主持的足球节目《10号之夜》推出时,阿根廷各大媒体的宣传语中分明写得就是“上帝之夜”。
马拉多纳连过五人破门。
老马在过去许多次因身体不适入院抢救时,医院外聚拢着无数的球迷,他们都如虔诚的信徒般默念着一句话——“上帝不会死”。
但马拉多纳终究是一个凡人,他无尽挥霍的躯壳在60岁零26天这个时间点终于不堪重负——如果足球是阿根廷整个国家和民族麻醉剂,那么马拉多纳就是深入血管的妙药。
贝利和马拉多纳。
一场完美的民族复仇
一项民调显示,10个阿根廷人中有9个宣称自己是球迷,3岁到70岁的阿根廷男性中,足球的渗透率达到了98%,在阿根廷,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意义非凡,这或许容易让人理解,为什么马拉多纳如此受拥戴。
然而,没有马拉多纳,没有1986年的墨西哥之夏,足球对于阿根廷恐怕也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一个人的世界杯》,这是FIFA官方为1986年世界杯的纪录片确定的片名——足够震撼,却无比贴切。
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一己之力率领阿根廷夺冠。
那一年,马拉多纳用天神下凡般的表现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足球,5个进球5个助攻,他直接参与了阿根廷队全部14个进球中的10球,有13个进球和他有关,主导了每一场比赛的胜负。
回眸世界杯的漫长历史,没有任何一个球员能在一届杯赛中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诠释到如此境界。
而与所有竞技场上的伟大表现相比,马拉多纳的神奇又承载了太多体育之外的沉重。
那个年代的阿根廷刚刚经历过军政府长达7年的混乱执政,尤其是马岛海战的失败不仅让阿根廷在国际政治上处于空前的弱势,原本不堪的经济也继续下滑,阿根廷国内弥漫着一种悲观和绝望的情绪。
马拉多纳和皇后乐队合影。
但在世界杯这样的舞台上,阿根廷拥有一次让全世界再次审视自己的机会——球场上那个矮个年轻人是唯一的希望,马拉多纳在4年前已经声名鹊起,被认为是当时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阿根廷人。
这个男人没有辜负数千万同胞的期待,他比所有人想象的更好。如果说决赛马拉多纳的助攻一剑封喉让阿根廷捧起了大力神杯,那么1/4决赛则是一次震古烁今、最完美的复仇——对手是英格兰,那个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的死敌。
事实上,由于马岛战争的缘故,1986年阿根廷队的球衣供应商选择了LecogSportif(“法国雄鸡”),因为在战争打响之前,法国政府出售给阿根廷的“飞鱼”导弹派上了大用场。
之后全球观众看到,足球史上最具争议和最具统治力的表现出现在了一场比赛——前后3分钟内,“上帝之手”加上连过5人的“千里走单骑”,马拉多纳用这样一种今后恐怕不可能再有的方式羞辱着对手。
时至今日,马老生命走到终点,全世界表达哀思的时候,英国《每日电讯报》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贝利之后所出现过的最具统治力的足球运动员,但他在自己从不缺乏戏剧性的职业生涯里也证明了他是一个说谎的人、骗子和自大狂。”
2018年世界杯,马拉多纳为阿根廷激情祈祷。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这场比赛多么让英国人耿耿于怀,就能让阿根廷人多么快意,一个创伤中的国家,其安慰与尊严系于一场比赛、两个进球,那一刻足球不再只是足球——马拉多纳也不再只是足球明星,蜕变成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阿根廷萨内蒂表示:“1986年世界杯永远是我最热爱的世界杯。”那一年他13岁;阿根廷著名歌手罗德里戈干脆为马拉多纳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曲,歌名就叫《上帝之手》。
在自己的自传《我的世界杯》中,马拉多纳强调自己“全无悔意”。
去年年底,老马在接受阿根廷TyC体育频道采访时依然表示:“英格兰人在马岛战争中杀死我们的小伙子,我只是对他们进了个球而已。”
叛逆到老的马拉多纳从来不会刻意讨好任何人,但作为一个阿根廷人,他对于国家和民众的情感朴素且真挚,他对于国家队的忠诚无人企及。
马拉多纳为阿根廷含泪鼓掌。
马拉多纳无数次提醒后辈——“如果你不是真心想为阿根廷效力,那么国家队的大门就无需为你敞开”。
俄罗斯世界杯,老马最后一次长时间出现在公众面前,当阿根廷击败尼日利亚艰难晋级后,情绪激动的马拉多纳心脏不堪重负,甚至在贵宾室接受了急救。
阿根廷史诗《马丁·菲雅罗》恐怕最能代表阿根廷最原始的民族性,强调个人主义,崇尚叛逆英雄,蔑视一切规则与伪装的正义……马拉多纳恰好就是现实中最鲜明的代表——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质疑者有多厌恶马拉多纳,阿根廷人就多么热爱这个男人。
作家乔纳森·威尔逊的足球著作《脏脸天使》中也曾描述过阿根廷足球,“没羞没臊而又妙趣横生”。
看上去,马拉多纳就是阿根廷足球的一个缩影,更是阿根廷民族性与足球这项运动最完美的融合——他来自这个国家的底层,通过足球变成了阿根廷人最信仰的一座真神。
球迷神情送别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只有一个
在足坛,梅西成为不了另一个马拉多纳。
他贡献了更惊人的数据,但即便剥离大赛中的偶尔断电,一个成长在欧洲、出自欧洲青训系统的球员在精神层面恐怕永也远无法与阿根廷的民众达到统一,甚至于里克尔梅、特维斯这样的浑不吝更符合阿根廷人的审美。
事实上,整个阿根廷一直沉溺于制造一个新马拉多纳的虚幻中,每一个可造之才都会被拿来和迭戈做比较,被套上了一个太沉重的枷锁。
结果可想而知,且不说迭戈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他的时代无法重现,他给阿根廷人带来的希望和获得感无法复制,如果梅西拿到了大力神杯,人们也会说,“噢,他比C罗更棒,马拉多纳?只有一个。”
马拉多纳指导梅西。
“足球天生就是和生死一样重要的话题, 阿根廷足球的未来就像是阿根廷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曾经是个伟大的国家,被外人敬佩,但现在,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了。”
这段话源自费尔南多·西格诺里尼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采访,他曾是阿根廷国家队的体能训练师,他曾与球队一起经历过1986年世界杯夺冠的辉煌,这段独白代表了太多阿根廷人的心声。
如今游走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旅游景点,虽然招贴画从切·格瓦拉、庇隆夫人和马拉多纳这过去的“老三样”变成了之前当选教皇的弗朗西斯、嫁给荷兰王储的王妃马克西玛和梅西,但这多是为外来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
在土生土长的阿根廷人心中,马拉多纳和他的那个时代无法取代。
责任编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