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这是利物浦功勋主帅比尔-香克利的名言。在足球历史上,将这句话完美演绎的,当属2007年亚洲杯上的那支伊拉克国家队。当时祖国深陷战火,每一天都有伊拉克人死于无情的炸弹和爆炸之下。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开赛前2个月,刚刚才拥有属于自己的主教练---巴西人维埃拉。结果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力压澳大利亚赢得小组第一、淘汰越南和韩国杀入决赛,最终1-0战胜沙特登上亚洲之巅。
这成为了伊拉克足球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个瞬间。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不过每当谈起这段往事,伊拉克人还是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把每一场比赛的细节,都说给你听。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在战火中站起不屈的灵魂,铸就了伊拉克足球的巅峰。
【时代背景:战争让伊拉克人民饱受摧残】
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随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这一片土地上战火纷飞,死伤不断。
甚至说,在那一届亚洲杯之前,恰恰是死亡阴云密布伊拉克的一年。根据伊拉克统计局的数据,单单就2007年的这一年时间里,就有超过26000名平民,在战火中不幸丧生。这个数字,也仅次于最悲惨的2006年。
伊拉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备战那一届的亚洲杯。球队主帅巴西人维埃拉,甚至是在比赛开始前2个月,方才接手这支球队。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维埃拉在之后的采访中也是一肚子苦水:“当时伊拉克国家队里,有着四个派系:库尔德人、什叶派、逊尼派和天主教徒。最为糟糕的是,不同教派的球员之间,甚至不愿意互相传球。你能够想像一个库尔德人就是不把球传给什叶派的球员的场面吗?!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幸运的是,伊拉克人最终还是团结了起来。因为足球,让所有的宗教种族抛弃了彼此之间的成见,站在了同一块场地里,为球队呐喊欢呼。球员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在球场上决心为了祖国的重新凝聚去战斗。
国内的水深火热,国家危在旦夕,使得这支伊拉克队称得上是那届比赛中,最穷的球队。2007年一年,伊拉克各级别国字号球队,一共只有4万美元的经费。他们甚至无法安排热身赛,因为付不起差旅费。他们赛前的唯一一场热身赛是在韩国,因为一家韩国公司赞助了全程费用。
伊拉克国家队的穷困,从他们的球衣上也能看到。上图的球员合影中,有的球衣号码在前胸中间,有的则是号码印在了右胸的部位。球鞋的装备更是五花八门,来自于不同品牌。在每场比赛过后,伊拉克球员甚至只能拒绝交换球衣。因为他们没有备用的衣服,必须保留战袍等待下一场比赛去使用。
【首战让人失望:伊拉克人随后创造了奇迹】
2007年亚洲杯,是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4个国家共同举办的,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届,由多个国家一起作为东道主的亚洲杯。尽管说球员们肩负着给予祖国人民希望的重担,不过仓促的备战和艰难的条件,使得球队上下缺乏信心。尤其是首战1-1战平泰国,更是让很多人都认为,伊拉克人再踢1、2场就要准备回国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水一战下,伊拉克人爆发了惊人的能量。他们在第二场比赛中,3-1战胜当时的夺冠热门球队澳大利亚,赢得了小组出线的主动权。小组赛最后一轮,伊拉克0-0战平阿曼,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力压澳大利亚晋级,在八强战中遇到利用东道主优势赢得B组第二的越南人。
在八强战中,球队头号球星尤尼斯上演梅开二度,帮助伊拉克人2-0战胜对手晋级4强。半决赛中,伊拉克面对的将会是强大的韩国队。
面对着自1988年吉隆坡交手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过的对手韩国队。伊拉克人咬牙坚持,不给对手破门的机会。经过120分钟的鏖战,0-0的结果,让双方进入点球大战。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伊拉克人,显然有着更加强大的心脏。他们在点球大战中4-3战胜韩国,成功挺进决赛。
【战胜沙特登上亚洲之巅:伊拉克球员是为了国家去战斗】
在备战仓促,对手强大的诸多困难之下,肩负着伊拉克人民希望的伊拉克男足,杀入决赛,其实已经完成了世界足坛的一个奇迹。要知道,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如此之近。甚至球队中的成员,都有人葬身于战火之中。
根据主帅维埃拉日后的回忆,当时球队之中有一名出色的理疗师。因为妻子临产在即,他选择回国照顾,结果被炸弹炸死,没能跟随球队一起,登上亚洲之巅。在最终的决赛之前,由于伊拉克国内汽车炸弹袭击事件,一浪高过一浪。在庆祝伊拉克打入决赛的人群中,一颗炸弹爆炸,带走了很多鲜活的生命。伊拉克球员们,甚至一度想要罢赛来抵制暴行。不过一位刚刚在炸弹袭击中,失去儿子的母亲站了出来,她面对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表示,除非伊拉克男足赢下冠军,否则她将拒绝安葬自己的儿子。这一份的真诚感动了伊拉克球员,鼓舞着他们在绿茵场上“战斗”。
在那届亚洲杯上,伊拉克男足的防守非常稳健,球队一共才丢掉了2个球,还是发生在小组赛的头2场比赛中。决赛的赛场上,伊拉克人再一次展现了本队坚韧的防守。在阻止了沙特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之后,伊拉克人在比赛的第72分钟,打进了关键进球。破门的球员,是球队队长尤尼斯。他的头球破门,让伊拉克人1-0获胜,赢得冠军。
【篇尾语】
夺冠之后,伊拉克本土的战火一度停止,数以千计的国民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挥舞国旗庆祝冠军。这是伊拉克国家历史第一次赢得亚洲杯的冠军,但是这座冠军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足球本身。
(木木旦)
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
基本的介绍
看到邻国科威特在1982年世界杯上的成功引流,国家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一心成为中东地区霸主、正和死敌伊朗在物理层面打得火热的萨达姆-侯赛因,也决心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力争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向全世界展现伊拉克。
足球比赛中高举萨达姆像的伊拉克民众
1984年,时年仅20岁的萨达姆长子乌代-侯赛因,成为了伊拉克的体育部长,同时兼任伊拉克足协主席。作为热爱足球、并坚决维护和贯彻自己老爹足球政策的混世魔王,乌代通过皮鞭加金钱的管理方式,野蛮地推动着伊拉克足球向前发展。
乌代(左一)和伊拉克队员
1986年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由于亚足联事实上按照西亚和东亚各分配了一张门票,并且作为出线热门的沙特阿拉伯队、科威特队和中国队在小组赛阶段即被淘汰回家。眼见自己希望大增、形势大好的伊拉克队,于1985年7月,以每人每月2万美元的天价高薪,聘请了四名巴西人组成的豪华教练团队。其中,卡洛斯·阿尔贝托·兰塞塔(Carlos Alberto Lanceta)负责运动训练、豪尔赫·维埃拉(Jorge Vieira)担任球队主教练、爱德华多(Eduardo)和何塞·安图内斯·科英布拉(José Antunes Coimbra)负责球队战术。这四位巴西人组成的在当时亚洲足坛堪称“哈佛博导”级别的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下,伊拉克队最终在与死敌叙利亚队(当时叙利亚的统治者老阿萨德坚定地力挺伊朗)的两回合决战中,以3:1最终取胜,历史性地挺进世界杯。伊拉克队员作为国家英雄,被萨达姆请到自己的官邸予以庆贺,乌代赏赐了每名队员一辆汽车。
伊拉克队(绿色)与叙利亚队(白色)比赛中
1986年的伊拉克队
触怒萨达姆
带领伊拉克队闯进世界杯的巴西人豪尔赫-维埃拉,成为了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顶流,巴西媒体甚至称赞维埃拉为“巴格达的哈里发”,但全球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却都刻意忽略了萨达姆。巴西媒体的相关报道,被伊拉克驻巴西的大使馆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并呈报给了身在巴格达的萨达姆。作为伊拉克的“祖国恩人”、伊拉克人民的父亲和足球发展总设计师,国外各大媒体竟然对自己的突出贡献只字未提、反而赞扬自己请来的英雄虫。尊严遭到冒犯而怒不可遏的萨达姆,随即对四人教练团队予以解职,以发泄不满。
伊拉克的独裁者萨达姆
主教练能力
1986年初,萨达姆再次利用钞能力,在巴西进行选帅。先后被米内利、扎加洛和泽-马里奥(泽-马里奥甚至都到了伊拉克足协总部,结果并未签约)拒绝后的伊拉克足协,最终仓促选择埃瓦里斯托接过了伊拉克队的教鞭。埃瓦里斯托(Evaristo de Macedo Filho),球员时代作为巴西国脚、以及效力过巴塞罗那队和皇家马德里队的传奇,退役后先后担任巴西青年队主教练,并自1982年起开始担任卡塔尔队青年队和国家队的主教练。1986年5月,作为伊拉克足协的备选方案,埃瓦里斯托仓促接过了伊拉克队这个烫手山药。面对着乌代各种越级指挥和亲信遍布的伊拉克队,看在美元份上忍气吞声的埃瓦里斯托,基本没有什么发挥执教能力的空间。
巴西人埃瓦里斯托
人员和战术
这支伊拉克队,为了加强防守,主力阵型接近于5-3-2。
全部22名球员均来自于伊拉克国内联赛,实力突出的球员是身披10号球衣、踢前锋位置、为伊拉克队出场143次且攻入68粒进球的侯赛因-赛义德(Hussein Saeed),以及时年仅22岁(全队年龄最小)、踢前锋位置、为伊拉克队攻入世界杯唯一进球的艾哈迈德-拉迪(Ahmed Radhi)。
1986年世界杯的伊拉克队
侯赛因-赛义德
艾哈迈德-拉迪
具体的征程
小组赛的首场比赛,世界杯新军伊拉克队迎战巴拉圭队。实力相近的两支球队,展开了一场鏖战。最终经验更丰富的巴拉圭队以1:0取胜。
巴拉圭队与伊拉克队的比赛
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伊拉克队挑战由希福领军的欧洲红魔比利时队。实力明显偏弱的伊拉克队,在上半场比赛中就被比利时队连入两球,且身披14号的中场球员、具有亚美尼亚血统的巴塞尔-格吉斯(Bassel Gorgis)在下半场第52分钟因为累积两张黄牌被罚下。拒绝放弃的伊拉克队,在第59分钟由艾哈迈德-拉迪攻入了一粒进球,并最终以1:2小负。
伊拉克队与比利时队的比赛
艾哈迈德-拉迪
艾哈迈德-拉迪攻入一球
小组赛第二场比赛结束后,对结果深感不满的乌代,于事实上解雇了埃瓦里斯托,并由自己的亲信、伊拉克人艾哈迈德-萨尔曼(Akram Ahmad Salman)担任主教练。
小组赛第三场比赛,伊拉克队面对东道主墨西哥队。伊拉克队虽然顽强抵抗,但无奈技不如人,最终以0:1失利。
伊拉克队与墨西哥队的比赛
之后的故事
喜怒无常的乌代,并没有对伊拉克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予以过多的惩处(可能是乌代认为球队表现得还行),只是单独将格吉斯在监狱里关了10天作为处罚。
1988年,在两伊战争中已经被伊朗反推到自己境内、形势危如累卵的萨达姆,丧心病狂地采用生化武器和无差别攻击波斯湾的各国油轮的方式,谋得了两国停战。国家经济行将崩溃、但手中握有阿拉伯世界最强军力的萨达姆,在敲诈科威特一百亿美元未果后,选择于1990年吞并科威特。
萨达姆向沙特国王法赫德炫耀武力
1989年世界杯预选赛,寄希望于足球赛场上挽救国家形象的伊拉克,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小组赛最后一轮,被开始崛起的卡塔尔队以绝平的方式淘汰。赛后,全体伊拉克队员都被乌代赏赐了“关进地下室、剃光头、被棒球棒一通毒打”的体罚套餐。
1990年的海湾战争,彻底打碎了萨达姆成为阿拉伯霸主的幻梦。需要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的伊拉克,国内民不聊生,只能通过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苟延残喘,而萨达姆家族依然穷奢极欲、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乘着国内混乱之机,格吉斯逃到了加拿大。而他那些被迫留在伊拉克国内的队友,在乌代的淫威之下,只有摇尾乞怜才能苟活,普遍生活艰难、且身心遭受极大的伤害。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彻底推翻了穷兵黩武、不得民心的萨达姆家族对伊拉克的统治,而这个国家从此成为了人间地狱,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动荡和战火之中。
被推倒的萨达姆雕像
写在最后的
之后的伊拉克足球,虽然也有2004年奥运会闯进四强、2007年亚洲杯夺冠的短暂辉煌,但是国内的政局动乱、足协的无力支持,造成伊拉克队无力再次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如果有稳定的政局、和平的环境,不缺少足球天赋、身体素质出色的伊拉克人,至少会是亚洲足球的一支劲旅,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是偶尔露峥嵘。这大概就是伊拉克足球的遗憾和悲哀吧。
伊拉克队夺得2007年亚洲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