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986世界杯纪录片国语,以及1986世界杯决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背景1986年第13届世界杯在墨西哥举行,那是一届非常经典的世界杯,不仅球星云集,精彩比赛还层出不穷。不过要说到最顶尖的对抗,精品中的精品,最荡气回肠的世人公认也就那么三场:巴西VS法国,阿根廷VS英格兰和马拉多纳最终封王的阿根廷VS联邦德国,细细分析,这三场比赛,巴西VS法国的技术含金量更胜一筹,不过知名度更大的却是另外两场。而其中英阿大战更是被大多数球迷看作是当届杯赛的象征而被深深铭记——“上帝之手“”加“世纪入球”,马拉多纳让阿兹台克成为一座丰碑。
在1986年6月22日前,阿根廷与英格兰交手就已经非同小可,因为那时他们就已经成为世仇。两队的梁子结于1966年世界杯一场粗野的1/4决赛,英格兰队主帅拉姆齐的表现即可反映场上气氛的火爆,赛后他禁止自己的球员与阿根廷人交换球衣,并称对手为“动物”。从此两国在足球场上势同水火。15年后的马岛战争就像强力催化剂,加剧了两国的仇恨,政治上的敌对在球场上得到成倍放大,这一点在阿根廷人身上反映的尤其强烈,因为他们的军队在家门口完败给了英国人。又是五年过去了,到了1986年,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上他们相遇了,淘汰赛意味着刺刀见红,你死我活。对观者来说。双方是最好的对手,就比赛而言,他们是最好的注解,而在阿根廷人看来,这是最好的复仇机会。
英阿之战从来不缺看点和英雄的诞生
1986年的英格兰队一心想重回20年前夺冠的旧梦,开赛前12连胜的成绩使英格兰队被看作世界杯夺冠大热门,然而他们的表现却如同踩钢丝一般,小组赛就险些打道回府。头场占据优势,却被葡萄牙人偷袭,0:1告负。此战势在必得的情况下,被摩洛哥队0:0逼平。末战,破釜沉舟的罗伯森祭起地面进攻大旗,终于依靠莱因克尔的帽子戏法3:0干掉了实力不俗的波兰队才得以出线。6月18日,英格兰人在墨西哥城又以一个3:0斩下巴拉圭杀入1/4决赛,英格兰队此前四场比赛的表现近乎一个向上的曲线,谷底反弹后上升趋势强劲有力。而这时,他们遇到了阿根廷队。
英格兰头号球星,加里莱因克尔
大敌当前,英格兰人还是非常轻松,中场大将霍德尔一如既往地听着“老鹰乐队”进行了赛前热身。而另一位中场,埃弗顿队长里德也对比赛充满着渴望。不过阿根廷人并不这样,当里德热血沸腾时,马拉多纳和门将蓬皮多,正在球场另一侧鄙夷地斜视这群英格兰人。
比赛进程比赛的上半场,让墨西哥人和英格兰人都松了一口气,如临大敌的墨西哥安全部门庆幸比赛没有出乱子,双方动作不大,比赛气氛平缓。而英格兰人则觉得阿根廷队不过如此,中场休息时,里德在更衣室里大声鼓舞同伴加油。
1986年的阿根廷队
下半场开始,高潮随即而来。下半场的前十分钟,马拉多纳做了两件足以载入足球史册的大事,这两件事即使再过100年,同样会被人们津津乐道。第51分钟,马拉多纳从左肋策动攻势,传球至右侧禁区边缘,英格兰队18号霍奇抢劫成功后,匆忙将球回挑门将,希尔顿在小禁区前跃起,正欲手接来球,一个蓝衣小个已到身前,只见他迅速跳起甩头,做争顶状的同时,左手抬起轻摆,将皮球打入网底——此人便是马拉多纳。裁判判定进球有效,马拉多纳高举双臂奔向角旗区庆祝。希尔顿和后卫芬威克跑向裁判申诉,但突尼斯主裁不为所动。赛后,裁判采访马拉多纳,后者称此球是“上帝之手”。里德认为,这个进球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换做自己,也不可能会同裁判说,“这个球是用手打进的”,尤其是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中。
上帝之手进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分钟后,马拉多纳中圈附近接球,拉球后衔枚疾走迅速从里德和比尔兹利间穿过,沿右肋直插英格兰队禁区,随后他如障碍滑雪般左躲右闪,先是拨球硬吃后卫布彻,再顺势抹过芬威克。此时马拉多纳已和希尔顿一对一,后者连忙出击,马拉多纳左脚虚晃,佯装射门,希尔顿被骗倒地扑球,前者过人后右脚轻松将球送入空门,就在马拉多纳起脚的同时,布彻从后铲倒了他,可惜为时晚矣。这就是所谓连过五人的世纪进球,被封为世界杯最佳进球的惊世杰作。墨西哥人甚至在阿兹台克体育场门口竖起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马拉多纳连过五人的路线。
世纪进球
马拉多纳带球历时12秒,横贯球场50多米,视英格兰几员大将如无物。最后射门时,面前已无一人。英格兰人被侮辱的同时也对此球赞叹不已,连被过掉的里德也在赛后赞叹:他有着闪电般的速度,并且如此强壮,他带球奔跑的能力让人惊叹。英格兰人同时也认为这个进球偶然因素,当时英国的媒体认为,如果里德脚踝不是有伤,他将在第一时间阻拦马拉多纳,如果不是芬威克此时已吃到一张黄牌,他会不假思索地送给对手一个凶狠的铲断,最关键的是,以前的上帝之手或多或少的影响了球员们的心态。但说什么都晚了,这个进球的伟大是如此空前的被一致公认。它的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有多么精彩,而在于它是出现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上,且对手是强大的宿敌——足以使任何一支球队落马的英格兰队。本场比赛里的英格兰球员也因成为伟大进球的精彩注脚而被牢记,“世纪入球”的另外几位主人公是:比尔兹利、里德、布彻、芬威克、希尔顿。
骄傲的英格兰人从来就不甘心做比赛的配角,随后他们发起了反攻,并由主力前锋莱因克尔在第81分钟扳回一球,这是莱因克尔在当届杯赛打进的第六粒进球。纵观整场比赛,尽管英格兰队在场面上与对手不相上下,比分差距也是达到最小,但还是不能挽回失利的结局,原因只有一个——阿根廷有马拉多纳。
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饱含着中国史志中过关斩将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因为英雄,因为上帝,因为马拉多纳一个人的战争变成全世界的经典。
马拉多纳参加过四次世界杯,他的每一次比赛都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名生活在英格兰,痴迷足球的年轻人而言,马拉多纳有时候宛如天神下凡,而有些时候又如撒旦重生。thesefootballtimes.co作者Stuart Horsfield通过四篇文章,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马拉多纳所参加的四次世界杯。这一次,为大家带来的是马拉多纳在1990年世界杯上的故事。
1986年世界杯之后,我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有过短暂的交集:我和马拉多纳都曾出现在温布利球场。那是英格兰联赛百年纪念赛,马拉多纳是国际明星队的队长,而这场比赛所带给我的冲击力,一点儿都不亚于1986年的世界杯。当时,我们七个小伙伴由各自的父亲带着前往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而在这场比赛之前,父亲们谈论得最多的还是贝利,而我其他六个小伙伴们谈论得最多的是诺曼-怀特塞德。不过我更关注的,还是阿根廷10号马拉多纳。
此前我所写的两篇文章,我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足球雇佣兵”。对于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的“上帝之手”,我并没有太多的怨恨,而这自然也就没有啥需要原谅的。在一个相对年轻的阶段,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同时,马拉多纳在1986年夏天真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也确实缔造了辉煌。
那场在温布利球场进行的纪念赛,情况确实让人感到失望。阿根廷10号的出现一直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嘘声。我原本希望将自己的掌声献给他,但环顾四周,这座球场似乎对他充满了敌意,我亦只能够选择无声的支持。马拉多纳每一次触球,无论表现如何,都会引起群嘲,但对于我而言,这真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课程。直到现在,我说起这件事情都非常激动,我可在现场看过全盛时期马拉多纳的表演!
1986年到1990年,四年间马拉多纳征服了意大利,他帮助那不勒斯打破了亚平宁半岛原有的足球格局。在这四年时间里,那不勒斯两次举起意甲冠军奖杯,两次拿到联赛第二,还收获了联盟杯和意大利杯的冠军。毫无疑问,这段时间里,马拉多纳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在马拉多纳征服意大利的同时,我也转去了一所新的学校,且持续保持着对于马拉多纳的热情。从足球的角度来说,这几年时间里,我也是相对成功。我跟随球队收获了,东赖丁联赛冠军(East Riding League),狄克逊杯(Dixon Trophy)以及东赖丁学院杯冠军( East Riding Schools Cup),并且还成为了亨伯赛德郡代表队的一员。
1990年的世界杯,回到了欧洲,而这届世界杯的开赛时间也和我的生活很好地契合。接近成年的我,不再需要也因为就寝时间的问题提前和家人协商。此外,在1990年世界杯之前,比赛公平竞争机制得到了调整,这意味着裁判有了一个更加标准的判罚准绳。在比赛开始之前,所有人都在期望,新的公平竞争机制下,这届世界杯会成为攻势足球的狂欢日,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将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马拉多纳、罗伯特-巴乔、古利特等球员将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技巧,而不用担心被“重点照顾”。
八年前的世界杯上,马拉多纳因为意大利人独特的防守艺术而苦不堪言,但如今他在意甲联赛中磨练多时,并且在亚平宁半岛掀起了属于自己的风暴。此番在意大利代表阿根廷征战世界杯,自然也是有了更多的信心。不过这届世界杯前,阿根廷并非为大家所看好。就公众舆论来说,大家认为即便潘帕斯雄鹰拥有马拉多纳这样优秀的球员,但他们仍旧没有办法在意大利举起世界杯冠军奖杯。更为糟糕的是,阿根廷国家队在比赛之前一直饱受伤病的困扰。奥斯卡-鲁杰里、里卡多-朱斯蒂、布鲁查加、奥拉蒂科切在赛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问题,巴尔达诺、布朗更是缺席了大名单。至于马拉多纳,他脚趾有伤,在小组赛早期亦遭受了脚踝伤病的困扰。
阿根廷作为上届世界杯冠军球队,在圣西罗球场进行的揭幕战中,迎战喀麦隆。而这场比赛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象。卡尼吉亚在边路被三名喀麦隆球员严防死守,甚至还被撞到了腰。此外就是弗朗索瓦-奥马姆-比耶克为喀麦隆攻入了全场唯一进球,他的头球攻门虽不算强力,但阿根廷门将蓬皮多的疏忽,还是让其将球攻入。
一球不敌喀麦隆,这对于阿根廷人在1990年世界杯的征程来说,真是有了一个不能够更加糟糕的开局。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拉多纳也是发表了一番极具煽动性的言论:“今儿下午唯一让我开心的事情,就是因为我的原因,米兰的意大利人不再有种族主义,他们第一次开始支持非洲人。”
经历了一场失利,阿根廷自然有了很多值得我们去聊的话题。17岁的我,已然认为自己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足球观察员,而我对于这场比赛的评论为:不公平的裁决,幸运的进球。马拉多纳光芒被掩盖,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定将绽放。不过无论如何,这场比赛都是为阿根廷这场“令人遗憾”的世界杯之旅奠定了基调。
在输给喀麦隆之后,比拉尔多的球队接下来要迎战的是苏联——他们也输掉了自己的首轮比赛,所以如果他们再度输球,那么世界杯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这场阿根廷对阵苏联的比赛,正是在马拉多纳的第二故乡那不勒斯进行,但开场10分钟,阿根廷人就遭遇到了厄运——首发门将蓬皮多和奥拉蒂科切相撞,腿部受伤。
在这场阿根廷对阵苏联的比赛中,马拉多纳再次上演“上帝之手”——当场上比分0-0的时候,苏联人的头球攻门被反应迅速的马拉多纳用右手挡出。事出之后,裁判并没有做出判罚,而这也使得他遭到了苏联人的围攻。我真的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因为四年之前我的祖国(英格兰)也遭受到了同样不公平的待遇。然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似乎有一种让人忽略他缺点的能力。这一次,裁判并没有做出判罚,阿根廷10号化解了球队的危机。
最终,凭借特罗格里奥和布鲁查加的进球,阿根廷2-0战胜苏联。不过说起来,马拉多纳在这场比赛中,除了那次手球救险,真的没有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或许是因为他此前脚趾伤病的原因,让他没有能够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但无论如何,1986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每一分钟都在奔跑,而在这场对阵苏联的比赛中,马拉多纳最多跑了70分钟。在谈及马拉多纳手球问题的时候,此前我们还能够用他很多正面的表现来抵消这些负面言论,但如果马拉多纳在比赛中对球队的贡献仅限于这次手球,那我们能够辩白的也就只剩下“那样的情况下,你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了。
最后一场小组赛中,阿根廷和罗马尼亚1-1握手言和。虽然马拉多纳助攻蒙松,为球队拔得头筹,但阿根廷人糟糕的防守让罗马尼亚人找到了扳平比分的机会。马拉多纳踢满了全场,但他的表现真是乏善可陈。
磕磕绊绊杀入淘汰赛后,阿根廷终于让人有了一些值得兴奋的地方,毕竟他们要对阵的是老对手巴西。1982年世界杯上那场阿根廷与巴西的对决让我记忆深刻,由于红牌的关系,马拉多纳早早就离开了比赛。虽然这场比赛中,我没有看到济科的身影,但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在我看来,这场阿根廷与巴西之间的较量,定会成为经典——比赛前两日,我就说过这样的话,而事实证明,我所言非虚。
蓬皮多受伤,虽然看起来挺不幸,但事实证明这是阿根廷在本届世界杯上最幸运的事情。名不见经传的替补门将戈耶切亚在阿根廷对阵巴西的比赛中充分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技艺。纵使巴西人狂轰滥炸,但戈耶切亚仍旧力保球门不失。比赛还剩10分钟的时候,那著名的“世纪助攻”终于出现了。比赛解说员在马拉多纳中圈得球之时,如是开始了自己表演:“马拉多纳,阿根廷,马拉多纳仍在继续前进,他找到了卡尼吉亚,卡尼吉亚破门得分。阿根廷1-0巴西。尽管塔法雷尔进行了阻拦,但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的双重奏足以让阿根廷获得一个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的席位。卡尼吉亚射得漂亮,但这一辉煌的时刻属于马拉多纳。”
没错,马拉多纳中圈得球,晃过3人防守,面对4人夹防送出直塞,左路无人防守的卡尼吉亚破门上演绝杀。
说实话,在看到这次精彩表现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真正影响力的终结。当你年轻的时候,你总会相信你心目中的英雄能够继续为你创造奇迹,给你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来纪念你的童年。但当我准备告别童年的时候,马拉多纳也正准备告别世界舞台。
对阵南斯拉夫的四分之一决赛,并非是一场精彩的表现。双方苦战120分钟都没有能够取得进球,最终只得靠点球大战一决胜负。点球大战中,马拉多纳罚丢了自己的点球,这使得双方球员都紧张了起来——上届世界杯冠军球队会不会在点球大战中栽跟头?所幸戈耶切亚再次立功,他两度扑出南斯拉夫的点球,最终让阿根廷和马拉多纳得到了前往那不勒斯,参加世界杯半决赛的机会。
在对阵意大利的半决赛前,此前大多时候都保持低调的马拉多纳则呼吁那不勒斯人支持阿根廷(惹恼了不少意大利球迷),并试图扰乱意大利媒体:“那你不应该忘记,在意大利,他们不认为你是意大利人。这个国家每年只有一天需要你的支持,另外364天则会称你为非洲人。确实,无论我们去到哪里,他们都会叫我们非洲人。”马拉多纳此言一出,引来了诸多不满,而半决赛现场也出现了骚动。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是一个倍受尊敬的球员,但此时的他就如同魔鬼化身,试图将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从他们自己国家所举办的世界杯比赛中抽离出去。
这场阿根廷对阵意大利的比赛,同样乏味。意大利凭借斯基拉奇的进球,拔得头筹,但卡尼吉亚的头球帮助阿根廷扳平比分。最终这场比赛也被拖入了点球大战——在场上比分被卡尼吉亚扳平之后,比赛拖入点球大战之前,唯一值得关注的事情就是里卡多-朱斯蒂和卡尼吉亚吃牌的事情,他们将因此缺席决赛。说起来,这届世界杯上的马拉多纳同四年前那届世界杯上的马拉多纳,真是有很大的不同。1986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马拉多纳一共攻入了四粒进球,而1990年世界杯的这两场比赛中,看似身为队长的马拉多纳率领的是一个缺乏创造力和灵感的球队。潘帕斯雄鹰似乎正想着用点球大战的方式继续前行。
两队前三轮点球都顺利罚入,但第四轮点球中,戈耶切亚成功扑出了多纳多尼的射门,而马拉多纳顶着压力,顺利将球罚入——当时那不勒斯主场四周悬挂着“那不勒斯爱你,但意大利是我们的祖国”字样的横幅。这样的横幅就如同一个感叹号,渗透到了这一场比赛的方面。在第五轮点球中,塞雷纳的点球成功左右意大利是否能够杀入决赛,而戈耶切亚再次做出成功扑救,将意大利挡在了决赛大门之外。就这样,阿根廷就这样“普通”的杀入了世界杯决赛。
在阿根廷淘汰意大利的一天之后,另外一个决赛席位的争夺在英格兰和西德之间展开。我原本以为英格兰能够如同1986年世界杯上那样击败西德,而且我确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让1990年世界杯决赛,成为我成年之前最美好的回忆。然而我错了,上帝在那一天一定很忙。英格兰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西德——点球大战吃瘪,也一直是英格兰人想要克服的困难。
决赛将在阿根廷和西德之间展开,而这场比赛或许就是世界杯决赛历史上最为糟糕的比赛——创造了不少悲惨的纪录:这场比赛是第一次有球员在世界杯决赛中被罚下,亦是第一次有两名球员在世界杯决赛中被罚下。最终西德凭借布雷默在85分钟的点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过这粒点球的判罚确实存在一定的争议。终场哨响起的时候,西德人得意洋洋,而阿根廷人则是在不断抗议。至于阿根廷10号,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则是留下了眼泪,他正在努力接受,自己没有能够带领阿根廷走向辉煌的现实。
这是我成年之前所经历的三次世界杯,1990年这次是最后一次。不过结局真是让我感到意外。1982年,球风华丽的巴西,1986年神奇的马拉多纳,他们都去哪里了?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让我觉得足球正远离我们原本的纯真。足球成为一个结果导向的运动,创造力被扼杀,团队防守,避免失球似乎成为了首要任务。
马拉多纳在1990年世界杯决赛之后没多久就宣布了从国家队退役的消息,而这样的消息,让我有了种离别的伤感。世界杯比赛将不再是我熟悉的配方,但我应该明白,一切都会变得更好。马拉多纳还会想办法归来,重温过往的辉煌。是的,1994年世界杯的时候,马拉多纳真的归来了,不过那时的他,成为了堕落的天使。
相关阅读:
回顾世界杯的马拉多纳之1986:阿根廷的大天使
回顾世界杯的马拉多纳之1982:无辜的恶魔
(西地那非)